当你于深夜百无聊赖地刷进某个家居品牌的直播间,屏幕中的主播正以专业且流畅的语调,细致讲解着沙发的耐磨面料与精良填充工艺。
这时,弹幕里飘出一句:“能定制尺寸吗?”主播瞬间捕捉到问题,立刻回应:“当然可以,点击下方链接输入需求哦!”
但若你定睛细看,会发现她的眼神流转、手势幅度都带着一种微妙的 “精准感”,仿佛被精心调试过。
没错,这不是真人,而是一个高度逼真的AI数字人。这家品牌巧妙利用数字人搭建起 “24小时展厅”,开播3个月后,夜间订单占比从12%一路飙升到38%,这不过是直播行业“效率革命”的一个小小缩影。
1、为什么企业开始用数字人“守场”
直播行业长久以来面临的核心矛盾,始终是“流量时段分散”与“人力成本集中”这两者间的激烈冲突。
某服饰品牌就曾专门做过测试,安排真人主播每天从晚7点直播到凌晨1点,时长6小时。然而后台数据却显示,早8 - 10点(宝妈活跃时段)和午12 - 2点(白领午休时段)自然流量转化率颇为可观,可惜无人盯场,流量只能白白浪费。
换成AI数字人后,直播行业的局面被彻底扭转。
①时间上,AI数字人能够完美覆盖真人主播难以兼顾的“非黄金时段”。早8点,它自动开启“童装穿搭”讲解,精准捕捉宝妈群体的需求;午间则主推“通勤套装”,契合白领的购物偏好;深夜还能切换至“睡衣专场”。
②成本上,数字人单次搭建成本仅约等于1.5个主播的月薪,却能全年365天不间断直播。某3C品牌借此将月均直播成本从4.2万大幅压减至8000元。
③稳定性上,数字人不会受情绪影响,讲解始终如一。某美妆品牌使用后,“成分介绍错误”导致的退款率从5%骤降至0.3%。
这些变化指向一个结论:对标准化商品(如服饰、家居)而言,用户更在意“信息获取效率”,而非“主播是不是真人”。数字人用“不休息、零失误、低成本”的特性,精准填补了真人直播的效率盲区。
2、数字人能做的,远比“念稿”更深入
不少人对AI数字人存在误解,觉得它们不过是“机械复读机”,只能按既定程序重复内容。但实际上,新一代数字人的核心竞争力聚焦在“场景”与“数据”两大方面。
新一代数字人能像金牌销售一样“读空气”。系统会实时抓取弹幕里的关键词,动态调整讲解重点。当“价格”“优惠”等词汇高频出现时,它会自动切入“满减政策”“赠品组合”等促销内容;若用户反复询问“安装”“售后”,便会立即关联“全国联保”“上门服务”等话术。某家电品牌实测发现,这种“动态应答”让加购率比固定脚本直播提升了42%。
它还能把“实景”变成信任背书。无需搭建虚拟场景,数字人可直接叠加在门店、工厂实景中。
在家具店直播时,数字人站在展厅里,用户点击“看材质”,镜头会自动切向沙发面料特写;
在食品企业将镜头对准生产线,数字人同步讲解“无菌灌装流程”,让消费者看得清楚、买得放心。
此外,数字人会用数据优化每一句话术。后台会记录“哪些时段观看时长比较长”“哪类话术促单率高”。发现“限时折扣”在深夜效果更好,就自动强化该时段的优惠话术;若“材质对比”讲解时用户流失多,就缩短篇幅、增加案例。某服饰品牌通过数据迭代,3周内将下单转化率从8%提升至15%。

3、人机协同:未来直播新趋势
数字人不是要取代真人,而是重新划分“人机分工”:
①数字人负责“基础盘”:标准化讲解、全时段守场、数据收集;
②真人聚焦“增值项”:创意互动、新品首发、粉丝深度运营。
某美妆品牌的模式值得参考:
①白天数字人直播“日常爆款”;
②傍晚真人主播上线“新品试色+粉丝问答”。
数字人与真人直播实现了数据深度互通,数字人积累的海量用户疑问,摇身一变成为真人直播的“重点备课清单”;而真人验证过的高转化话术,也会同步更新至数字人脚本库。如此巧妙的组合,让整体GMV相比纯真人直播增长60%,人力成本还降了一半。
4、直播的未来,是“无感技术”
直播的终极追求,向来并非聚焦于“究竟由谁来播”,而是致力于“怎样让更多用户能够高效地买到心仪商品”。当数字人成功化解“时间、成本、稳定度”等难题,企业便能将精力重新聚焦到“选品、供应链、用户体验”这些更为核心的业务环节上。
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打开直播间时,不会再为“是不是真人主播”而纠结,而只会关心“能不能买到合适的东西”,这便是技术进步的价值所在:让工具纯粹发挥工具的作用,让商业回归其本真的逻辑。
你觉得AI主播会完全取代真人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!